政府信息公开

桃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县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主席会议建议案第2号的回复

2020-12-30 16:33 来源:桃源县人民政府
字号:【

县政协主席会议:

《关于应对老年社会加大养老服务的建议案》(主席会议建议案第2号)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口基数大。截至2019年底,我县有老年人口2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2.5%。其中90岁以上2727人、百岁以上34人;五保对象8026人,其中失能半失能对象851人。

(二)养老机构数量多。截至2019年底,我县有养老机构42所,其中乡镇(街道)敬老院39所(在全省区县市中数量排名第一)、公办福利中心1所、民办养老机构2所(其中1所系公建民营)。养老床位2663张,其中护理型床位746张。有养老机构工作人员171人,在院供养老人1261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951人。2020年在建养老机构2所,其中公办1所(漆河镇中心敬老院,系省、市重点民生项目,总床位150张)、民办养老机构1所(桃源县桃花缘国际康养中心,以医养为主,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床位1000张,已完成420张的基建工程,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设施设备采购,预计2021年初可投入运营)。

(三)基层养老覆盖广。我县从2013年开始,通过改建99个城乡社区闲置房屋,建设了一批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示范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基层养老服务设施(每个项目补贴3—10万元),由村(社区)实行自主管理、自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学习、助餐服务等活动场所,基层养老设施覆盖率23.9%。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点指标考核顺利完成。近几年,省、市民政部门均将养老工作纳入考核县委、县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小康达标、乡村振兴、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重点民生实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等方面也将养老服务工作作为重点考核内容。为完成这些考核指标任务,在当前全县养老服务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调度,以真抓实干来补齐 “短板”,不断整合资源,坚持部门联动和民办项目融合“两手抓、两手硬”,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考核任务,其中,民政养老服务工作在2019年省市小康指标考核中还获得了加分。

(二)养老体系建设试点稳步推进。2018年我县被常德市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实施县,2019年我县被列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为稳步推进养老体系建设试点,形成桃源经验,我们积极谋划、多管齐下。一是基层养老服务试点继续扩面。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观音寺镇东阳溪村、黄石镇金洪社区、郑家驿镇郑家驿社区、茶庵铺镇长板铺村、热市镇菖蒲村等10多个村(社区)建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已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二是多元化养老服务初具特色。2019年初,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引进桃源县福嘉泰养老服务中心企业进驻陬市镇李家洲社区,依托社区实际,与社区医院签订了长期医疗服务合同,打通医院与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注重将养老力量嵌入社区基层细胞,动员社会力量成立了漳江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暨桃源县乐怡园养老服务中心,与家政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为周边5个社区的五保、孤寡以及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配送等系列上门延伸服务活动。三是住宅小区养老设施配套试点逐步完善。按照四同步要求和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常德市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常民发202012号)规定,以县城桃花源里小区养老设施建设为契机,利用物业闲置资产,投入资金近40万元,改建了一所日间照料中心,并对室内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设立了棋牌室、阅览室、理疗按摩及活动室,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三年改造提升顺利开展。根据国务院、部、省、市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我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一是突出县级老年人养护机构建设重点。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资争项,争取到桃源县养护院新建项目,计划新建养护楼1栋,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拟建设床位300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80%以上。目前,该项目可研、节能报告、立项、土地划拨、设计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2020年县政府第9次常务会已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积极与省、市、发改部门对接,争取将项目纳入2021年中央预算内重点县城区补短板民生项目投资计划。二是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正在扩点增面。投资逾1300的漆河镇中心敬老院已基本建成,茶庵铺、漳江街道等中心敬老院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完成后将形成3大中心敬老院辐射周边乡镇的合理布局,增加特困供养资源供给,提高护理型床位比例,缓解乡镇养老机构与服务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三是乡镇(街道)养老资源撤并整合快速推进。按照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规划指导一乡多院的乡镇(街道)敬老院进行合理有序撤并。茶庵铺镇敬老院2019年已完成撤并;入住率仅为16%的杨溪桥镇牯牛山敬老院已于今年9月底平稳并入杨溪桥镇敬老院。

(四)投资民营养老项目来势较好。一是促进民营养老项目落地实施。对接上级文件精神,立足本县实际,认真编制“十四五”养老工作规划,规划中养老类项目共20个,其中民营养老项10个,目前,桃源县别堰养老山庄、嘉宏养老服务中心等民营养老项目相关审批手续基本完成。二是认真落实民办养老政策补贴。按照《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桃政发〔201617号),将民办养老机构相关政策补贴落实落地。目前,全县共有陬市镇养老抚养服务中心和桃源县福嘉泰养老服务中心2所民办养老机构享受政府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三是助推项目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牵头作用,不断协调解决民营项目进程中的各项困难与难点。县政府组织民政、发改、自然资源、高新区、电力以及陬市镇等单位先后召开7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桃花缘国际康养中心项目建设问题。

(五)机构安全生产监管常抓不懈。以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为重点,突出抓好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坚守安全底线与红线。一方面突出抓好人员安全。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县全体民政工作者、100多名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凸显民政担当,始终把1100多名供养老人的健康平安放在首位,迅速行动,落实封院管理,实行铁腕防控,兜牢养老机构的重重防线。我县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先后被《人民日报》、湖南新媒体、《常德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累计浏览人数近50万人。另一方面切实保障机构安全。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以及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组织全县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民政站所负责人、各养老机构负责人共110人开展了2020年全县民政系统安全生产培训,并进行了消防实操演练。今年三季度,民政、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及消防救援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及刀具管理等进行全方位调研检查,共检查养老机构40家,排查出问题134个,并进行了公开通报,确保问题整改清零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总体要求是加大乡镇(街道)敬老院改造提升力度,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提质升级一批、转型发展一批”的工作目标,实现我县“1+3+N”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框架。同时,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大力支持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资源进行整合,成立由民政、自然资源、住建、财政、应急、消防救援、卫健、各乡镇(街道)等为成员的养老服务机构撤并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民政局作为牵头单位,出台工作方案细则,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等方式,有序推进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合并、退出,实行一乡镇(街道)一院制度。

(二)加大投入,消除隐患。一是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有序分批对撤并后一乡镇(街道)一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对已完成以及正在推进“二院合一”的杨溪桥镇敬老院、青林回维乡浯溪河敬老院2所敬老院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三是对2016年后新建或扩建的木塘垸镇敬老院、佘家坪乡敬老院、西安镇敬老院、三阳港镇太平桥敬老院4所乡镇敬老院进行适老化改造提质升级。

(三)强化保障,促进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将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民政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为成员单位。二是强化机构管理。根据《常德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实施办法》(常德市人民政府第6号令)和《中共桃源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桃源县乡镇敬老院机构编制的批复》(桃编发〔2010〕24号)精神,全县每所敬老院管理人员数按照相应比例核定事业编制数,各乡镇(街道)注重安排政治觉悟高、工作热情、德才兼备、专业素质过硬的在职事业编制人员担任敬老院负责人。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育。以一乡(镇)一院为原则,每所乡镇敬老院配备1名专业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按照相应政策保障到位。

(四)积极探索,加快民营养老发展步伐。结合上级最新文件精神,重新拟订出台“十四五”期间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相关支持民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激励措施,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经营运作管理、公建民营等市场化手段。积极推行社会化改革,引导老年人福利机构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特别是新建中心敬老院,要进行公建民营试点。在满足特困老人集中供养需求基础上,可向社会开放床位,在政府指导价基础上实行市场化定价,确保收益主要用于支持兜底保障对象的供养服务。鼓励转型发展的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公建民营机构同等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人才队伍建设等扶持政策。

 

 

桃源县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16日


扫描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