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桃源县农业农村局对县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回复

2022-09-15 09:45 来源:桃源县农业农村局
字号:【

文懿缙、杨文清、孙江波、孟薇、罗方丽、周良军、彭雏凤委员:

十分感谢您对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以及耕地抛荒治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们提出的《关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遏制耕地抛荒现象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桃源县以乡村振兴为总揽,以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科技服务助农等工作,农业基础持续夯实、农村短板加快补齐、农村社会繁荣发展。

一、加大农田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全县紧跟中央和省市部署,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组织领导、规划布局、实施建设三个方面抓好统筹。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奖励,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多次被央视、湖南卫视、红网等媒体报道。一是高位组织领导。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县委书记亲自把关规划、县长靠前调研指挥,分管副书记、副县长深入一线总调度,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小组,专门设立农业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管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科学规划设计。按照优先粮食主产区、提质丘岗区、攻坚空白区的理念,全面摸清农田建设“家底”,科学编制5年工作计划,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粮食高产示范、农机全程作业和智慧农业建设等相结合,实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2020年、2021年我县分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5万亩、12.22万亩,分年度分别以枫树维回乡、陬市镇、漆河镇、浔阳街道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连片发展、整村推进、集中打造了2个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截至2022年4月底,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62.35万亩。2022年将继续建设高标准农田12.18万亩,重点在漆河、双溪口、架桥3个镇集中连片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万亩以上。三是集成精细实施。项目安排优先贫困村、粮食主产区,与特色产业优势区同建设、同利用,围绕打造高标准、高效益粮食核心产区,充分运用集成技术手段,助力粮食种植绿色化、标准化、智能化。重点在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乡镇同步推广节水灌溉4600亩、开展绿色防控4万亩、建设智慧农业示范片1万亩。探索小田改大田模式,2021年在大坪村、重阳村、石板坪村共计试点1.5万亩,今年计划在3个示范片推广小田改大田3000亩以上。

但我县农业基础条件弱,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截止2021年底,全县还有21万亩农田没有通机耕道路,26万亩“望天干”农田,缺路、缺水是导致这些农田无法耕种或者减产、失收的主要原因。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委员您提出的建议,结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通知》(湘农办函〔2022〕2号)文件精神,综合考虑我县耕地资源、水资源、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两区”面积、粮食产能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等因素,认真做好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2030年规划,着重建设渠道、机耕道路等农田基础设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加农业规模经营扶持力度

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以及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紧缺,很多农户的田都是流转给了大户栽种,但种植水稻收益低有时甚至亏本导致大户不愿接手流转的土地。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将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者的扶持力度作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一是资金扶持。2021年全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2198.6854万元(其中中央补贴:1987.974万元,省级补贴:210.7114万元),补贴机具数量1438台。今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重点补贴履带式插秧机等新型农机购置,县财政今年投入粮食生产专项资金4560万元,主要用于乡镇(街道)奖补、早稻集中育秧奖补、新型经营主体奖补等支出。乡镇(街道)、村(居)累计投入粮食生产资金5000万元以上。二是物资扶持。县政府年前安排资金480万元采购早稻杂交种子30万斤,重点保障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和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用种需求。三是技术扶持。充分发挥育秧工厂的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支持新型主体开展设施化育秧,每个集中育秧片区配备一名技术责任人,结合实时指导培训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一般种粮农户在选种、浸种、育秧、施肥、病虫防治等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四是全面帮扶。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助推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新培育1个100亩以上、每个农业村新培育1个3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全县新增种粮合作社和家庭农场438家。切块安排650万元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重点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早稻集中育秧、机收、稻谷烘干、仓储及初加工等环节补贴,补贴作业面积达到24万亩;争取省级示范合作社和农场专项资金140万元,补贴主体11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加大对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金融服务,通过贷款贴息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积极开展示范社和家庭农场创建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专业合作社1205家、家庭农场1719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6家、省级合作社12家、市级合作社49家,省级家庭农场31家、市级家庭农场31家。

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不够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争取上级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并在农业综合开发、农机购置补贴、农田水利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二是落实微小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抵押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推动产业内合作社联合发展和跨区域发展,完善合作社准入、退出机制,开展示范社创建。四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地向合作社流转。

三、打造现代职业农民

近年来,桃源县围绕主导产业,通过实施职业农民培育,为桃源县培育和储备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自2014年实施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以来,累计培训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农民3484人次,国家投入资金960万元。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职业院校,培养农民大学生,建设一支能全面支撑桃源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通过培训,使参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达到了学一门专业技术,科学种养、增收增效的目的,推动了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在实施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参训范围不广学历不高。全县共有新型职业农民3484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0.419%,占乡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1.23%,参训农民中大专、高中及中专、初中、初中以下学历分别占比7.8%、31.5%、55.0%、5.7%。二是参训结构不够合理年龄偏大。我县自2014年以来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民共有3484人,50岁以上、40-50岁之间、40岁以下的农民分别占比42.1%、34.7%、23.2%。三是参训专业不够全面结构欠均衡。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大多集中在种养方面、农机操作维修和农村能工巧匠方面,而加工、管理、经营、农村经纪人、技能型等其他类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行业分布极不平衡。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强“含金量”偏低、理论学习时间偏长、线上培训实施偏难等。

桃源富硒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连续3次获评“中国十大富硒之乡”,获评全国唯一的“中国硒乡”和“中国富硒稻米之乡”。桃源县自1998年就开始研究和开发富硒农业产业,富硒生产、加工企业、实验示范基地获得国家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外观专利4项,同时多个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64项富硒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被原省质监局发布为湖南省地方标准,15项富硒栽培技术团体标准由常德市农学会发布实施,特别是“土壤富硒+生物转硒”综合补硒技术,在全国同类地区形成优势。截至2021年末,全县已有28个乡镇(街道)、273个村(社区)、5万多农户投入富硒产品开发,共建基地75个,其中生产和生产加工基地50个,实验示范基地25个;发展富硒作物种植面积60.216万亩,开发富硒产品26类、83种、215款,富硒农副产品年产量达20.1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8.216亿元,利润4.815亿元,助农增收3.742亿元。

在今后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我们将采取以下针对性加以改进。一是学科全覆盖,增加实践动手能力。农业知识是多学科的,如农业气象、土壤肥料、病虫防治、农业机械等等,并且专门设计富硒产业培训教学内容,为富硒产业培养后备军。另外,除课堂理论学习外,还增加实践学习时长,通过针对性的田间实践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彻底搞懂,让他们成为农业的行家里手。二是示范带动,激发学习热情。农民群体庞大,整体素质偏低,培训的农民数量有限,需要培训过的学员去带动其他农民发家致富,给予有示范带动效果的学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鼓励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从事富硒农业生产,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从事富硒农业生产经营,扶持涉农大中专毕业生投入富硒产业中,挖掘典型,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三是搭建平台,聚心聚力共发展。建立生产营销大数据库,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富硒产销对接、跨区域交流合作等活动,引导成立协会,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抱团发展、打造桃源本土品牌。四是出台优扶措施,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发挥我县天然硒资源优势,制定相应的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扶持,提高农民参与富硒特色产业培训的积极性,以富硒特色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培育“1+2+N”富硒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和拓展“硒+X”产业链,扎实推进富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建成“全国生态富硒农业基地”。

四、配套农业生产技术人员

在病虫防治方面。县植保植检站每年发布粮油、经作《病虫情报》13—15期,并通过协同办公平台下发到28个乡镇(街道),向全县种粮大户及新型种粮主体发送农作物病虫防治手机短信5期10万多条,指导农户开展有效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县植保植检站组织全站技术力量,奔赴田间地头,开展了多次实地指导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湖南植保APP”,随时了解病虫防治信息、多名植保专家在线诊断。各乡镇通过宣传车、广播、公告、微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向村组基层干部、农户,及时传递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信息与综合防控技术50000多条,形成了病虫防治信息共享,科学防治水平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今年在二化螟重发生的陬市、枫树、青林、漳江、浔阳、双溪口、泥窝谭、郑家驿、双溪口、车湖垸、三阳港、泥窝潭等12个乡镇(街道)县级粮食生产示范片创建二化螟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面积26000亩;在木塘垸镇创建油菜绿色防控千亩示范区;在郑家驿镇创建茶叶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推广新技术,示范引领农户科学防控。

在土壤重金属超标方面。我县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落实了退出水稻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等风险管控手段,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管控类任务相关乡镇(街道)全面开展严格管控区落实种植结构调整退出水稻生产自查自纠。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安排县农环站工作人员组成巡查组,不定期对各相关乡镇(街道)严格管控区退出水稻种植工作进行现场核查督导,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确保严格管控区全面退出水稻种植。经过核查,我县严格管控区已全面退出水稻种植,已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结合省厅关于稳定发展棉花生产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县在严格管控区积极开展棉花种植,如三阳港镇和青林回维乡;郑家驿镇在严格管控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等关键技术实现大豆玉米协同高产,提高种植结构调整效益;依靠我县畜牧业发达优势在严格管控区积极推广饲料玉米种植,如理公港镇、热市镇、龙潭镇等;茶庵铺镇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在严格管控区积极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开展茶叶种植。

在农技人员培养方面。一是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精神,我县计划用4年时间培养74名本、专科人员充实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特岗人员本科层次的培养工作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学校承担,专科层次培养工作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承担,招生专业有农学、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园艺技术、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和畜牧兽医等。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免缴,其所需费用由省财政据实安排;定向生按期毕业后,由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核准使用的编制范围内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招聘,并派遣到乡镇(街道)农技推广机构工作,被聘用的定向生在聘用单位服务时间不少于5年,5年内不得调入其他单位。通过定向培养,打造出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此项工作目前已进行了3年,共培养了48名基层农技特岗人员,最早培养的7名基层农技特岗人员今年已顺利毕业并将派遣到急需人才的乡镇(街道)。二是集中培训农技人员。为进一步拓宽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能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队伍,根据省厅关于《关于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种植业)培训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工作实际和需求,每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派40名以上农技人员,参加省级不少于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班种类多、培训内容广;结合我县产业发展需求,每年组织80-100名左右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参加由县农业农村局举办的业务培训。培训讲座由我县推广研究员、高级农艺师授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套养种养技术、水稻种肥药一体机直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植检等。三是学历提升农技人员。为加快我县基层农技队伍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农技人员的指导实践能力,提高推广成效,根据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做好年度学历提升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每年都推荐了1-3名年轻干部参与专升本的学历提升教育。

五、建立耕地抛荒治理目标管理考核长效机制

根据《湖南省2021年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方案》(湘农办土肥〔2021〕59号)部署,桃源县2021年经省、市核准的耕地抛荒排查上报面积为18317亩,并要求2022年要全部复耕复种到位,实现存量抛荒耕地清零目标。为圆满完成指标任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高密调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指导督促各乡镇(街道)、村(居),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抛荒耕地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全县实际完成抛荒耕地治理面积18127亩,占总任务的98.96%。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坚持将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列入县级领导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纳入各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政绩和粮食安全考核台账,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县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会议定期调度、统筹推进。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先后出台多个红头文件部署督导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发动各乡镇(街道)、村(居)深入开展遏制耕地抛荒专项行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等县级领导牵头领办粮食绿色高效高产和耕地抛荒治理示范片,并分别到联系乡镇的村(居)和田头一线调度,解决群众复耕复种等实际难题近百个。二是传导压力,责任催动。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将耕地抛荒治理纳入全县粮食生产工作方案、激励措施和考核奖惩办法,并对出现连片抛荒2亩以上,或整村抛荒累计5亩以上的乡镇(街道)、村(居),依法依规启动追责程序。由于压力传导到位,目前全县已按照“联系县领导包乡镇、乡镇联村干部包村、村(居)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包保机制,将耕地抛荒整治工作责任逐级落实,全面推进“逐乡逐村逐户逐地”的四级网格化管理。各乡镇(街道)与村(居)、各村(居)与农户层层签订承包耕地不新增抛荒责任状(协议书),并建立健全了“到村到组到户到丘”的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台账,切实做到“三清、三包”,即清楚抛荒面积、地块,清楚抛荒耕地的承包人,清楚改种粮作物种类,包排查、包翻耕、包种植。三是营造声势,宣传发动。采取“村村响”、“屋场会”、“宣传车”、公开栏、标语横幅、手机短信微信推送等多种形式,巡回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出台的“十个讲清楚”“六个严禁”“四个禁止”等政策措施,重点宣讲对种植水稻的种植户,按“谁种稻谁享受补贴”原则,据实申报稻谷价格补贴;对弃耕抛荒的承包户取消地力补贴,待复耕后再重新纳入补贴范围等措施条款,确保抛荒治理政策宣传家喻户晓、无缝覆盖。马鬃岭镇微信公众号“鹤峰印象”自创的《敲响三棒鼓、十个讲清楚》政策宣传视频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和网络广泛流传。四是创新示范,典型带动。坚持解剖麻雀、提炼经验、带动大面,争创省、市治理耕地抛荒工作“桃源试验田”。由于各乡镇(街道)紧跟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在探索治理耕地抛荒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新举措。漆河镇积极推行“田长制”,让田长担当耕地保护的“宣传员”“管理员”“监督员”,突出治理耕地抛荒,助力粮食生产保供。枫树维回乡注重发挥党员表率,12个村的党员在春耕春种期间自发成立志愿服务小组,积极协助乡党委召开屋场会、张贴海报、悬挂横幅、发放耕地保护要点宣传单,极大的提升了群众对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治理政策的认知度。五是强化督导,考核促动。4次下发文件通知,成立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县监委、县委农办等牵头单位相关负责人任组长的督查小组,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的方式,重点对全县各乡镇(街道)、村(居)2021年已完成耕地抛荒治理的复种情况、2022年未完成抛荒治理任务的复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督查情况全县通报并及时交办,存在问题点到村(居)、限时整改,真正督出了“火药味”。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以局长挂帅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工作专班,工作专班下设防止耕地“非粮化”、治理耕地抛荒等8个工作小组,同时由5名局领导牵头分组督导、分乡镇包干,实行“一周一督导、一月一排名、一季一通报”,督导情况记入政绩台账和全县粮食生产考核乡镇、村(居)打分排名。由于督导有力,截止到目前,全县除沙坪镇190亩因地质灾害暂未复耕外,其余乡镇(街道)上报的抛荒耕地治理任务均已清零。六是加大投入,激励调动。2022年,县财政安排治理耕地抛荒专项资金300万元,县农业农村局统筹整合耕地地力补贴财政资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对全县因水渠不畅、机耕不通、土地污染等原因造成抛荒的耕地进行分类建档、清单管理、集中整治,支持乡村、村(居)复耕复种、对账销号。各乡镇、村(居)也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积极探索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力改善耕作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委员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为本乡镇(街道)耕地抛荒治理第一责任人,督促各乡镇(街道)将耕地抛荒防控和开发利用列入常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并加强指导检查,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巡回督查各乡镇(街道)复耕复种任务完成情况是否真实、准确,坚决杜绝新增抛荒耕地,年终进行考评打分,对此项工作尽职尽责、成效突出的乡镇(街道)建议县政府予以奖励,对工作不严不实、走过场的乡镇予以处罚追责。

六、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和反租倒包步伐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集中连片。2022年,为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和反租倒包步伐,全县推广“土地整村集中连片流转”,即引导农户将承包地经营权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出租,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依法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增加集体收入。目前,浔阳街道大平村、陬市镇长乐村、郑家驿镇澄溪桥村、杨溪桥镇江里溪村等村(居)在顺利启动;其次,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前提,以保障和发展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为根本,以规范流转交易行为和完善服务功能为重点,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完善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我县正在探索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进入交易,产权交易市场正在筹建中。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工作的通知》(财农办〔2021〕11号),明确要求对抛荒一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格。对于部分确因劳力关系不能耕种的农户,村集体依法引导其自行流转土地或受托流转土地,防止土地抛荒。

虽然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遏制耕地抛荒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各位委员的殷切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各项工作还需继续努力,相关体系机制还需继续完善。感谢各位委员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监督,希望今后继续给予关注,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桃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5日

签 发 人:赵月娅                  联 系 人:陈志军

联系单位:桃源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139756626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