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桃源县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20-10-23 11:46 来源:县统计局
字号:【

前三季度,桃源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生产供给继续复苏,支柱产业稳中有升,新兴动能成长壮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市场信心趋于增强,全县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复苏态势。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7亿元,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59.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95.5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148.3亿元,增长2.2%。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生产供给稳步恢复。一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县早稻播种面积58.51万亩,增长31.8%,早稻产量22.2万吨,增长26.7%;油菜籽产量10.8万吨,增长2.3%;出栏生猪38.57万头、牛出栏3.6万头,羊出栏52.27万只,家禽出笼1768.6万羽,禽蛋产量9.6万吨,水产品产量2.1万吨。二是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9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上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增加值增速增长3.8%,比上半年加快1.3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生产不断趋好。1-9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7.7亿元,增长27.5%,比上半年加快23.8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9%、48.4%。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5.5万平方米,增长21.2%;商品房销售额11.2亿元,增长21.9%。

(二)社会需求不断扩大。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1-9月,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加快6.2个百分点。重点投资领域持续向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6%,民生工程投资增长54.3%,生态环境投资增长25.4%,工业投资增长13.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1%,房地产投资增长7.9%。二是市场消费加速恢复。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4亿元,下降5.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个百分点。限上零售商品中,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销量较好,零售额分别增长11.2%、12.0%、48.8%。三是出口贸易形势较好。1-8月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1571万美元,同比增长31.1%。其中出口总额11510万美元,增长31.1%;进口总额61万美元,增长45.2%。

(三)经济运行效益改善。一是财政金融运行趋好。财政收入恢复增长。1-9月,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亿元,增长4.5%,与上半年相比增速提高7.9个百分点,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0.9亿元,增长4.2%,与上半年相比增速提高9.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存贷快速增长。9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4.6亿元,增长8.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55.9亿元,增长24.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存贷比为60.3%,首次达到60.0%以上,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0元,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0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5元,增长9.3%。

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

(一)工业全面恢复压力犹存。一是部分企业产值下滑。全县166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43家企业产值出现下滑,占比达25.9%,说明工业大面生产仍然不足,没有回归到正常状态。二是关停亏损企业拖累增长。至9月底,全县有7家规上工业企业停产当月报零。有14家企业亏损,亏损企业个数增长55.6%。三是主要指标支撑乏力。1—9月,全县完成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3%,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同比下降7.2%。两项指标难以支撑全县工业持续回升。

(二)投资持续增长仍需发力。一是5000万以下项目入库较少。受入库门槛制约,1-9月,全县5000万以下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7.5%,远远低于全部投资增速。二是民生领域投资下滑。受市场投资信心不足影响,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卫生和社会事业投资、批发零售业投资和现代服务业投资分别下降3.4%、2.7%、74.3%和36.1%。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1-9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下降32.6%,与去年同期4.0倍的增速下降438.0个百分点。

(三)市场消费潜力仍需激发。一是升级类商品销售形势不佳。受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下降等原因影响,今年来,金银珠宝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升级类商品持续下降,1-9月,分别同比下降18.3%和21.6%,居民消费趋于保守。二是出行类商品低位运行,受国际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占比较重的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分别下降3.0%和增长0.1%。当前大部分行业受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但住宿餐饮、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部分行业复苏艰难,这些行业的市场主体收入锐减,但房租、水电、人工等刚性支出没有减少,少数企业持续亏损,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三、相关建议

(一)全力抓好工业生产。加快培育新动能,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培育,做好政策扶持,指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管理,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技术改造等领域的投入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动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促进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重点关注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加大对房地产、基础设施短板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项目的投资力度,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为提振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三)全力扩大消费需求。在促进消费回升方面下更大功夫,创新打造节庆活动知名品牌,通过开展促消费活动,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加快发展在线餐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数字文化娱乐、智能家居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引导,逐步开放旅游、会展等行业,撬动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