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发展形势,在桃源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全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加强园区建设和产业升级,不断扩张工业总量,积极应对新常态变化下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工业生产虽短期内下滑,但后续发展看好。
一、规模工业企业现状
(一)产业及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1.快速发展的产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每年产值增长幅度在10%以上。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桃源县从无到有并做大做强,将成为全县工业重要的主导产业。
2.社会贡献较大的企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税收贡献率较大的企业为创元5家、五菱电力、桃源水电等企业;解决社会就业较大的企业为龙行天下、辣妹子等企业;解决本地资源加工为农增收贡献较大的企业:辣妹子食品、三尖农牧、古洞春茶业等企业。
3.发展潜力与前景看好的企业。根据近几年项目建设以及企业发展情况分析,桃源县具有发展潜力与前景空间较大的企业有:迪文科技、龙行天下、飞沃新能源、长笛龙吟等企业。
(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问题长期困扰和阻碍着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桃源县中小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再加上近年来整体经济形势下滑严重,工业企业普遍举步维艰,银行放贷慎之又慎。2016年,桃源县各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仅21亿元,较上年度缩减了2亿多元,对企业造成雪上加霜的打击。
2.抗风险能力弱。目前,桃源县工业企业多以产品粗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低层次型等为主。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亏损、倒闭、关停现象较为严重。现有10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已全面停产的企业有7家,部分停产或产能未达到50%的企业有6家。
3.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桃源县大部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与新型工业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中小微型企业本钱小、实力弱,往往不肯在研发创新上投入过多资金,急功近利的倾向较重,仅仅做贴牌或低层次生产;二是有的企业想创新发展,却苦于自身实力不足、人才缺乏等原因,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4.承载能力不强。从硬件方面看,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直接影响了部分工业项目的建设。从软件方面看,园区的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在管理、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园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5.发展环境不优。目前,桃源县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国家和省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特别是在内地这些财力薄弱的县域内难以落地实施,企业减负效果不明显,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二、“十三五”产业发展目标及思路
优先发展培育战略新型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重点是建设新型工业化“3215”工程,要力争在5年内,巩固提高百亿有色产业,着力打造百亿电子信息产业和百亿农副产品加工业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建设2个50亿元产业集群(即先进装备制造业50亿元,新能源产业50亿元);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5个以上。到2020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30家、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创业板)、产值突破500亿元 ,税金上缴15亿元以上。
(一)巩固有色产业龙头。抓好衔接汇报,支持16万吨阳极生产线复产,积极引导争取晟通集团全铝轮毂、全铝汽车主要零部件生产线落户创元工业园。预计在“十三五”末有色金属行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现有产能估算110亿元。
(二)强力打造电子产业。重点抓好迪文二期三期、汇德电子二期、中世发电子二期、兴为通科技、三合能源搬迁等项目建设,引导1-2家电子企业成功上市。力争“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现有产能估算10亿元。
(三)积极培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一是重点培育飞沃新能源智能制造系统建设,并向三特机械、天力机械、常摩制造、大华机械等重点机械加工企业推广实施,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全县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围绕三特机械农业机械整机研发生产规划开展配套企业的招商与服务,推动装备制造跨越发展。力争“十三五”末装备制造业产值达50亿元以上。现有产能估算10亿元。
(四)稳步发展电力产业。抓好创元发电核准发电上网运行,有效保障五凌电力、桃源水电站、桃源电力稳产运行的同时,拓展枫树光伏发电、宝胜畜肥发电、长笛龙吟生物质发电、牯牛山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实施与投产。力争“十三五”末电力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现有产能估算30亿元。
(五)强势推动食品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一是引导茶产业向无性繁育、茶粉、茶保健饮料生产全面拓展,大幅度提升附加值,引导开展行业整合发展;二是以长笛龙吟竹业新建、桃凌木业扩规、跃宇竹业升级改造为重点,发展竹木业深度加工;三是以辣妹子二期、津山口福搬迁、郑矮子食品扩规为重点,深度拓展蔬菜加工规模。四是开展万福生科资产重组开展大米葡萄糖针剂研发和生产;力争“十三五”末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80亿元。现有产能估算30亿元。
(六)大力发展轻工产业。以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充分发挥桃源县人力资源优势,在重点扶持发展龙行天下三期四期、福星鞋业搬迁、利峰鞋业、欣昊体育用品等企业的基础上,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招商引进。力争“十三五”轻工产业产值达30亿元。现有产能估算10亿元。
(七)合理布局建材产业。以城镇化建设、黔张常铁路建设为契机,引导中材水泥、巨龙建材、中材混凝土、定海管桩、昌九建材扩能改造;以科辉墙材、兴业墙材、春科墙材为重点发展粉煤灰砌块、页岩砖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升级。力争“十三五”末建材产业产值达20亿元。现有产能估算10亿元。
(八)转型发展纺织产业。一是帮助杰新纺织搬迁6万锭新型纺织项目和印染能力扩建项目;二是帮助其强纺织2万纱锭扩建项;三是帮助国钦纺织项目扩建。经过以上努力,力争到2020年,使桃源县纺织生产能力达到15万锭,纺织业产值达到10亿元,建成湖南省重要的纺织服装和印染基地。现有产能估算5亿元。
(九)引导发展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桃源县矿产储量优势,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D98超微细浆料)的磊鑫科技升级改造及园区建设;引导全县10多家碳酸钙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集团化产业链发展。力争“十三五”末其他产业产值达10亿元。现有产能估算1.5亿元。
三、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县财政足额安排1000万元资金,确保《桃源县帮扶工业十条》政策落到实处,重点支持全县中小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管理水平提升、融资奖补、科技创新等,鼓励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 强化服务管理,做优县域工业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服务企业制度化的管理。针对重点骨干企业与各产业发展情况,采取特派员选派、优化县级领导“联产业、联企业、联项目”三联制度,使企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优先满足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用地需求。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动土地开发集约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三是打造优质园区。启动工业集中区新一轮扩规修编,编制漳江创业园东区控制性详规,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四是保障建设环境。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对工业项目实行全程代理、并联审批,提高效率,缩短流程,节约时间;组建重点项目工作队,执行驻地办公制度,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经济环境的人和事,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三)精心谋划招商,强力推进新兴产业。选好“商” 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布局与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产业明确、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和常德市城区“退二进三”项目。同时充分借鉴一些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经验,注重引进投资强度大、税收贡献额大、科技附加值高的项目改变“有企业无产业、有生产力无竞争力、有产值无税收”的现状。
(四)加强企业融资引导,扩大信贷投入。充分引导商业银行、邮政储蓄等银信部门把吸收的资金投入县域工业发展,着重争取县农业发展银行、县农村商业银行扩大授信和放贷规模。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进程,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信贷组织,扩大工业信贷渠道。
(五)突出优势产业培育,推动集群发展。一要做大优势产业。在铝材加工深度和产业链条延伸上下功夫,重点促成铝材高端产品项目建设落户桃源,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与发展空间。二要做强特色产业。立足桃源产业实际,进一步发挥农副产品加工优势,以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为契机,鼓励辣妹子食品、古洞春茶业、三尖农牧、长笛龙吟等龙头企业收购兼并一批小微企业,推动产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升农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形成特色性区域产业联盟。三要做优新兴产业。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飞沃新能源、三特机械、天力机械、常摩制造等机械加工企业,迪文科技、汇德电子、中世发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科辉墙材、磊鑫科技等新材料企业的发展,有效构筑新兴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