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桃源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11-21 16:32
字号:【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积极推进“六大会战”,强化产业支撑,加强生态治理,致力改善民生,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发展趋势,是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较好时期,荣获全省二类县小康工作十快进奖。

综 合

初步核实,全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96736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51670万元,下降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28148万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16918万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6.0:34.1:39.9 调整为21.5:35.1:43.4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下降15.3%,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43.3%,提高1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72.0%,提高11.4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8.1%,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

省重点民生实事指标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24.79公里,安防工程318.24公里;新增城镇就业6832人;农村危房改造2234户,城市棚户区改造6761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12416人;特困移民解困避险搬迁安置377人;农村适龄妇女(35-64岁)“两癌”免费检查2269户;新增养老服务床位96张;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129个;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完成31个;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8290人。

农 业

201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8274万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种植业576154万元,下降0.8%;林业12376万元,下降5.8 %;牧业575539万元,下降5.1%;渔业39360万元,下降21.6%;农林牧渔服务业14845万元,增长5.1%。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61104万元,下降3.7%;其中种植业413126万元,下降1.5%;林业10333万元,下降6.6%;牧业302477万元,下降4.9%;渔业25734万元,下降2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434万元,增长5.1%。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8.49万亩,比上年减少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9.62万亩,减少0.2%。粮食作物面积中早稻面积80.19万亩,持平;中稻及一季晚稻26.36万亩,增加1.3%;晚稻91.37万亩,减少0.2%。油料播种面积80.18万亩,减少5.3%;油料中油菜籽面积75.72万亩,减少5.6%。棉花播种面积14.56万亩,基本持平。烟叶播种面积3.33万亩,增长0.9%。蔬菜播种面积27.96万亩,增长8.2%。

全年粮食总产量806095吨,比上年增产1.3%;其中早稻产量265017吨,增产0.2%;中稻及一季晚稻产量112821吨,增产2.0%;晚稻产量357257吨,增产0.9%。油料产量111028吨,减产4.0%;其中油菜籽产量103736吨,减产4.2%。棉花产量14264吨,基本持平。烟叶产量4341吨,增产2.1%。蔬菜产量614771吨,增产8.2%。茶叶产量5758吨,增产12.5%。水果产量194758吨,增产15.2%;其中柑橘类产量150654吨,增产19.7%。2017年获评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硒乡”和“中国富硒稻米之乡”称号。

全年共造林4.0万亩,零星植树18.80万株,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505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96.0万亩。采伐木材2.35万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7.8%;采伐竹材130万根,增加1.56%;油茶籽产量6801吨,减产2.6%;油桐籽产量507吨,减产10.4%。

全年出栏生猪110.28万头,下降1.1%;存栏58.16万头,增长1.7%。牛出栏4.66万头,下降1.9%;存栏14.01万头,增长1.2%。羊出栏80.63万只,下降2.8%;存栏55.07万只,下降1.0%。家禽出笼3059.30万羽,增长0.3%;存笼1475.24万羽,基本持平。禽蛋产量131362吨,减产0.2%。牛奶产量346吨,增长0.6%。

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40011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总产量43315吨,增长0.4%;其中鲜鱼产量41844吨,增长0.9%。

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8.8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农用柴油使用量32302吨,减少1.1%。全县化肥实物施用量125480吨,基本持平。农药施用量1015吨,持平。农村用电量23460万千瓦时,增长0.4%。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0.68万处,投入资金8.6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5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200亩。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14个,增长28.6%;其中联合社5个、省级示范社6个、国家级示范社6个、部门评级合作社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1.8万户。全县共有种养专业大户9219户(小口径),家庭农场531个;家庭农场中工商注册393个。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07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8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29家。

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821380万元,同比增长27.4%;其中轻工业856418万元,增长29.4%;重工业1964962万元,增长26.5%。总产值中制造业完成产值2700629万元,增长28.3%,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720640万元,增长27.1%;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20751万元,增长9.6%。工业集中区企业完成产值2149015万元,增长27.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51929万元,增长21.6%;实现销售产值2773619万元,增长27.6%;产销率98.31%,提高0.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铝材31.62万吨,减产2.7%;水泥106.36万吨,增产5.1%;罐头87669吨,增产26.7%;精制食用植物油30952吨,增产9.2%;饲料201324吨,增产10.2%;棉纱20527吨,增产10.0%;精制茶36523吨,增产15.3%;大米241278吨,增产63.7%;发电量22.53亿度,增长6.8%。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利税总额10.51亿元,增长63.9%;规模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6个,同比减少3个;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41亿元,减少16.8%。

全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074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规模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16家,比上年净增加16家。集中区规模工业企业49家,比上年增加6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26001万元,增长10.4%;其中轻工业181118万元,增长26.9%;重工业444883万元,增长4.3%。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3935万元,增长9.0%。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589552万元,增长22.0%,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139404万元,增长16.4%;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6449万元,增长1.5%。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56619万元,增长19.3%;食品制造业21171万元,增长19.8%;精制茶加工业40532万元,增长12.6%;纺织业16903万元,增长0.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95792万元,下降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54213万元,增长88.2%;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34586万元,增长2.4%;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389205万元,增长0.7%。省铝循环再生产业园落户桃源,创元新材料实现重组,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

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4126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3家,其中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3家,有劳务建筑分包企业10家。全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7.72万平方米,增长10.5%;其中新开工面积116.79万平方米,增长16.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6.05万平方米,增长20.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697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67527万元,增长18.0%;房地产开发投资102255万元,下降6.6%,其中住宅投资73012万元,下降9.8%。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800698万元,增长151.9%;非国有投资1869084万元,增长10.4%;民间投资175529万元,下降36.0%。按产业分,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797万元、1432216万元和1058769万元,分别增长13.7%、7.7%和32.6%。新增固定资产1982717万元,增长11.6%。

全县施工项目共558个,同比增长6.1%;其中本年新开工439个,减少3.7%;全年投产项目共422个,增长17.9%;全年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共有108个,增加2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0个,增加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401593万元,增长39.6%,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2.5%。

全县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共17家。商品房销售面积539309平方米,同比增长41.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63742平方米,增长29.1%。房屋施工面积1646777平方米,增长27.1%;房屋竣工面积604049平方米,增长277.4%;商品房销售额198953万元,增长43.9%;其中住宅销售额163646万元,增长40.0%。房屋待售面积124600平方米,增加1.08倍。

国内贸易与物价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2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额1278049万元,增长11.1%;住宿餐饮消费额364688万元,增长10.1%。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区的经营形式看,城镇1386099万元,增长10.6%;乡村256638万元,增长12.6%。按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划分,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203203万元,增长16.2%;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439534万元,增长10.2%。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98530万元,增长15.5%;其中粮油食品类53902万元,增长3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35861万元,增长20.8%;日用品类2438万元,增长18.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6476万元,增长3.8%;石油及制品类34463万元,增长25.3%;汽车类12205万元,增长10.3%。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8607万元,增长94.6%。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法人销售彩色电视机9789台,电脑1374台,家用冰箱5144台,房间空调器6237台,汽车557辆,其中轿车194辆。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2%。

对外经济

全年引进内外资总额820928万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外资到位10600万美元,增长23.1%;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48000万元,增长10.6%。引进内资中省外资金318000万元,增长20.0%。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个,合同使用外资13409万美元,增长50.0%。实际利用外资10600万美元,增长23.1%。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302万美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出口9961万美元,增长18.9%;进口341万美元,下降21.4%。

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216879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公路水路客运量138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50亿人公里;货运量884万吨,货物周转量12.41亿吨公里。全县公路线路年末里程达44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为11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61137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8706辆,私人汽车58025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243万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为7567万元,增长11.3%;电信业务总量为11070万元,增长15.0%。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5.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7.5万户,其中移动32.3万户、联通9.5万户、电信15.8万户。年末拥有互联网宽带用户11.7万户。

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3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2.1%;实现旅游总收入34.08亿元,同比增长8.4%(含桃花源)。全县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6家。夷望溪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百尼茶庵茶叶公司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864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14381万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75315万元,增长31.7%;非税收入39066万元,下降28.2%。上划中央“两税”39172万元、所得税30469万元。上划省级收入16735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3496万元,增长4.9%。主要支出项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93982万元,增长10.7%;教育支出106599万元,增长7.2%;农林水支出116994万元,下降6.6%;医疗卫生支出67283万元,增长4.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013万元,增长12.5%;科学技术支出1176万元,增长121.9%;节能环保支出10378万元,下降29.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432万元,下降45.3%。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56.94亿元,比年初增长17.3%。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52.25亿元,增长15.6%;非金融企业存款60.35亿元,增长40.9%。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46.66亿元,比年初增长33.7%。贷款中住户贷款为58.89亿元,增长33.2%;中长期贷款为121.09亿元,增长28.9%。农村商业银行贷款45.16亿元,增长17.7%。湘淮村镇银行正式营业。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3251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寿险保费29133万元,增长30.8%;财产险保费24118万元,增长12.0%。保险业务支出36510万元,增长12.2%;其中寿险给付20928万元,增长7.5%;财产险赔款15582万元,增长19.2%。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学校158所,其中职业学校4所,普通中小学153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91278人,其中职业学校7371人,普通中小学83774人,特教学校133人;在职教职员工6740人,其中专任教师6006人;专任教师中,职业学校333人,普通中小学5647人,特教学校26人。

全县共有学前教育班745个,其中实验幼儿园16个;在园人数22105人,其中实验幼儿园517人;教职工1905人,其中实验幼儿园37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971人,其中实验幼儿园35人。从办学类型看,公办294个班,在园人数9067人,教职工700人,其中专任教师393人;民办451个班,在园人数13038人,教职工1205人,其中专任教师578人。

全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4430人,5人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3.2%,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3.6%。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75万元,资助学生1777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1721万元,资助学生13258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74万元。

全县拥有检测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8张,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989台件,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37批次,重点工业产品定期抽查合格率为94.0%。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417890万元,同比增长25.0%,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125869万元,增长54.0%;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412191万元,增长41.2%。全年科技成果鉴定9项;专利申请316件,其中发明专利118件;授权专利175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签订技术合同606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1亿元。建有地震宏观观测点4个。

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2825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848人、中级职称5011人、初级职称及其他6966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39个,其中汉剧艺术团1个,民营演艺团体23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个。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1.8万户,其中乡镇用户7.8万户。全县共有电影院4个,放映农村公益电影9144场。县文管所收藏文物6262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7081卷(件)。桃源县民俗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民间美术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成功举办首届文化体育月活动,获评“中国新钢笔画之乡”,桃源刺绣入选“华夏工匠”提名奖,“百团大赛” 荣获全市第一, 维回新村、 三红村等5个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全县各类医疗机构838个,其中综合医院8个、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40个、村卫生室694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9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医药管理站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709人,其中综合医院1075人、中医院351人、乡镇卫生院1713人、村卫生室167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13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2人、妇幼保健院191人、卫生监督所2人。全县有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共672人。全县拥有床位4908张,其中综合医院1953张、中医院306张、乡镇卫生院2458张、妇幼保健院191张。投资1亿元的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投入使用,投资3.5亿元的中医院搬迁工程启动建设。计生政策全面落实,计生工作荣获全省先进。

全县有体育场地1192个,其中运动场29个;经常参加全民健身运动人数18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22个;电脑体育彩票布点28个,全年完成销售额972万元。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公安数、自然年度)为971548人,其中城镇人口221054人、乡村人口750494人,年末总人口比上年减少408人。全县男性人口499742人,女性人口471806人。年内出生9440人、死亡9939人,全年自然减少人口49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年末常住人口85.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22万人、乡村人口50.57万人;城镇化率为40.91%,比上年提升3.49个百分点。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1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95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0元,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279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896元,增长29.7%,占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20.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633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725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1.9平方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8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7185人,创业主体3556 户,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6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2%。 桃源县成为全国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0822人,其中在岗职工30613人,退休人员3020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3832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8815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91044人,其中在岗职工55867人、离退休人员3517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41234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86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78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5948人。

全县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4001人,发放金额3275万元;农村居民15215人,发放金额4342万元。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3460张,收养人员达172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33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841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91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820万元。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10所,新增床位885张。新改建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11所,新增床位48张。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有耕地面积144.85万亩,基本农田123.63万亩;实施县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2个,建设规模达26015亩;补充耕地2414亩。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40幅。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2万吨标准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消费28.8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变动率同比下降7.9%。全年规模工业发电量22.5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9.4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3.44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4.10亿千瓦时。全县已发现矿种12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6种。年降水量1496.2毫米。

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污水处理率87.75%,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为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42平方米。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9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7.7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点位达标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率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6.0%,化学需氧量削减4.0%,氨氮排放量削减4.6%,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3.7%。全县有林地面积407.87万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00亩,活立木蓄积量1446.0万立方米,立竹9780万根,森林覆盖率达65.17%。自然保护区共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4.1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044平方公里,沅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85.9%。

全县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7起,比上年减少9起;死亡人数2人,减少8人;经济损失190.6万元,减少227.4万元。桃源县连续4年被评为 “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县”。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核实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