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桃源>人物专栏>详细内容

胡 瑛

来源:党史办 发布时间:2016-05-28 17:37 【字体:

胡瑛,字经武,清光绪十年三月初二(1884年3月28日)生于县上乡下白石村(今郑家驿乡)小吏之家。少时在长沙经正学堂读书,从师黄兴,颖悟过人,文思敏捷,尤精书法,深受师友钟爱。
      初涉世,舛逢清王朝日益腐败,国家主权横遭列强践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而康有为等力倡变法,孙中山等坚持驱除鞑虏。胡瑛认为:“为屋必先治基,今欲变法而不先驱胡虏,是犹无基而立屋也,其可乎?”于是以倾覆清王朝为己任。清光绪三十年(1904)2月,年方20的胡参加黄兴、宋教仁组建的华兴会。
      清末(20世纪初期),反清力量盛行革命暗杀风。光绪二十九年冬,胡瑛结党暗杀劣绅王先谦未遂,被开除学籍,得曹亚伯之助,逃赴武昌,经黄兴介绍到武昌第八镇当兵。次年7月,胡追随刘静庵、宋教仁等建立革命机关“科学补习所”;又与宋教仁在武昌成立华兴会支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初,胡与湖北籍王汉侦知排汉士将铁良(满族人)即将离开汉口北返,遂约刺铁良于大智门车站。不料两人抵车站时火车已开出,行刺未遂,王汉被巡逻兵紧追而投井身亡,胡募金收其遗骸而殓葬之,旋潜赴日本东京求学。
      这年11月,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集会,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会上,胡瑛慷慨激昂,痛陈日本政府此举之横暴无理,并提出诸多应付策略,听众为之悦服,胡被选为中国留学生总会代表,主持中国留日学生全体总退学籍之事。日本当局迫于全体中国留日学生的激愤抗议,对所谓“取缔规则”并未认真执行,不了了之。胡瑛从此名扬中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胡瑛奉孙中山之命回国,拟到长江中、下游流域酝酿起事,以声授萍浏醴起义。胡抵武昌,正值湖广总督张之洞悬赏缉捕起义者,胡被逮捕,判终生监禁。清宣统三年(1911)1月,蒋翊武、詹大悲等在武昌组织革命团体“文学社”,身陷囹圄的胡瑛参加这一组织,并为其领导人之一。
      武昌首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推为军政府都督,胡瑛出狱受命为该政府外交部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外交部长。胡亲临汉口各租界,宣传中国革命宗旨和军政府的对外政策,赢得某些外国使节的理解与支持。当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各省虽已响应起义,但东北各省犹存观望。孙中山等认为,胶东一带海口如青岛、烟台、威海等处,外侨云集,地处东北咽喉渤海湾一侧,若不促其据守势力倒戈,则可能导致清王朝龟缩东北,负隅顽抗。于是,孙中山任胡为山东都督,胡率海军赴烟台,遂使青岛、威海等埠相继易帜归向革命,清廷益为震惊。
      民国1年(1912)2月,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为笼络革命党人,任胡瑛为新疆青海屯垦使,胡辞未就。9月,中国国民党组建于北京,胡作为该党员当选为中国参议会议员。次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不少中国国民党人为避袁迫害,纷纷东渡,胡于年前赴日本“考察垦政”亦逗留东京静观时变。一天,亲袁的湘籍老同盟会会员彭渊恂抵东京,下榻胡寓,告胡:“只要黄克强(黄兴)不反对袁世凯,袁可以任黄为蒙疆经略使。”又说:“袁根本没有撤过你的职。黄任蒙疆经略使,你任新疆青海屯垦使,你们两人连成一气,将来可以利用大西北作为革命根据地,前途必无量。”胡大为所动,即打电话给黄征求意见。黄回电称:“本人与袁决裂已久,岂可与之复合?”至于经武,进退自由,不必问我。”对胡之难保晚节,言下大有深表遗憾之意。
      民国4年(1915)5月,胡瑛返抵北京,参与组建“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进行鼓吹。次年袁世凯毙命。又次年孙中山组织护法军政府时,考虑胡与革命党有过良好关系,对其拥袁称帝事免予追究。在护法运动中,张兴济(曾任山东都督府秘书长)在湘西招胡至辰州(今辰溪县)共事,任胡为护法军湘西招抚使。民国9年(1920),胡参加湖南驱逐张敬尧之役;战后任湖南省矿务局协理。北伐战争后,胡穷困潦倒,常作阎锡山食客。
      民国22年(1933)9月14日,胡病逝于南京中央医院,终年49岁。身后囊空如洗,赖同乡人覃振代为治丧,方得成殓。
      胡瑛遗著有《胡都督选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