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建成79.88万亩 桃源高标准农田占比耕地总面积过半
近年来,桃源深入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促转型、兴产业、助增收”的头道工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机制,连续三年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全省“双第一”。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桃源县农村广袤的田野上呈现一幅幅热火朝天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在浔阳街道大平村新建成的2000亩连片高标准农田里,一台台旋耕机正来回穿梭、作业不停。过去一年,桃源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2.22万亩,总投资约1.96亿元,项目区共涉及浔阳街道、佘家坪镇、木塘垸镇等7个乡镇33个行政村,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整修堰塘310座,衬砌渠道214.43公里,新建及维修改造碎石机耕道206.12公里。在全县140多万亩耕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9.88万亩,占比过半。

在项目建设推进中,桃源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县域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乡村振兴等规划相衔接,与产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契合,与富硒功能农业、粮、油等优势产业发展同规划、同建设、同利用,切实将农田变粮田,粮田变良田。同时,建立农业九要素自动气象监测站,建设高效节水计量管控信息化平台系统,将良田变“智慧”田。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相比普通农田机械化率从60%提升至98%,机械化亩均成本节约近50元;新增和改善排水达标面积4.6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年节约水量439.45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农机下田、水源入田“末梢堵塞”问题。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40515户,直接受益人口132799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790.19万元。今年,桃源将计划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78.2万亩,落实早稻集中育秧42.8万亩,积极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突出抓好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全力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桃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月娅:通过十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我们每亩的粮食产量,每年能超过1000公斤,成为实实在在“吨粮田”,这也是我们连续三年能获得全省粮食播种总面积、总产量“双第一”的关键。
(编辑:官必珍)
(审核:谭琳琳)
(签发:王帮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