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为乡村振兴注入军人力量
现任陬市镇福德山村党总支部书记的陈孟清,于1987年应征入伍,退役后在上海经商2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管理、致富经验。2018年响应镇政府的号召回到福德山村,积极发挥军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军人精神,利用自身的资源为村里引进好项目,带领村委班子走家串户征集群众意见,科学谋划福德山村发展建设。
现今,在福德山村只要提起陈支书,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其实刚开始,我对支书这个职位的印象并不好,我以往认为村支书就是个和稀泥的工作,就是做个好好先生就行,做不了什么实事。但是自从我上任后,我才知道支书的责任有多重,做好支书既要稳住基本盘又要开拓创新闯路子,带领村民谋发展。做得不好可是要被群众指着脊梁骨骂的啊!”陈孟清在和年轻干部闲谈时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陈支书秉承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为福德山村的建设,挑着自己的一份担当。
积极探索创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法宝。但是福德山的现实情况是村里新老党员处于青黄不接状态,许多党员因年龄过大,身体不好,经验丰富的年轻党员又太少,导致党建工作开展不畅。如何发挥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激发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陈支书做出了探索。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陈支书邀请老党员讲述老一辈党员的奋斗历程和故事来开展集中学习活动,让年轻党员干部在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那时候日子过得苦啊,天还没亮就得去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晚上还得去割草做杂活,天天吃不饱穿不暖,我腿上的伤就是那时候留下的。但是我们都走过来了,记得后来我入了党,明白了一个党员的责任,那时候我们就跟着党员去走家串户去做工作,群众很是拥护我们…….”。几个年轻村干部很受鼓舞。“想想老一辈的党员的经历,再想想现在我还抱怨过基层工作压力大,确实有些惭愧,我在以后的工作也会以他们为榜样践行作为一个党员的使命。”学用结合,陈支书还利用党日活动等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策宣传等慰问活动,锻炼年轻干部的沟通能力,紧密了干群干系,为困难群众落实了许多优惠政策。如今福德山村,群众对于党员的认可度很高,有事找党员的意识在群众中生根。陈支书还在不断的进行党建工作的探索,更好的发挥党建工作在基层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创建和谐村居,乡村治理工作出成效
陈孟清在做支书的5年里,共计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00余次,通过耐心的摆事实讲道理,促进了党群关系的提升,树立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好形象。2021年11月,经群众反映福德山村黄花桥片区高么老家的围栏占用了村道并且不愿意拆掉,使得许多群众出行极为不便。陈支书接到反映后,马上带上几个村干部前往高么老家查看情况,确认事情属实后,立即联系了高么老问明原由。原来是因为高么老和邻居发生了口角,并认为这条村道以前是自家的地基就将其围了起来不愿意让其同行。陈支书了解后边安抚高么老的情绪边向高么老进行劝导。“这条路连接了山下几个村民的家,如果道路占了他们以后怎么出来,都是乡里乡亲应该互相体谅一下,并且当时开通这条道路你也同意了,而且你的哥哥也住在山下,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经过耐心的劝说高么老同意了拆除围栏。考虑到其行动不便,陈支书带领村干部一起帮助高么老拆除了围栏,恢复了村道通行。基层治理工作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陈支书平时通过身体力行的开展调解工作来教育和指导年轻的村干部,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如今福德山村的几名年轻村干部都具备了一定的调解能力,并且也获得了许多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推进环境整治工作,保障乡村生态宜居
“我们的环境整治工作在镇里一直名列前茅,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不能懈怠要一直保持住这份成绩,我们村的旅游产业是支柱产业,所以环境整治工作要做的更好,我们既要面子也要里子,全力保障我们村的人居环境干净整洁,让游客能时刻感受我们美丽的村容村貌。”陈支书在召开环境整治工作中不断的严格要求村委干部要在环境整治工作中下功夫,不仅关系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关系到我们旅游产业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支书上任时就非常重视环境整治工作,成立环境整治协会后,制定了严格规范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每年投入20余万元,联系清运公司定期进行垃圾清运并提供了15个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为了将福德山村建设的更加美丽,陈支书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上级的财政扶持资金,在黄花桥片区路段新建了太阳能路灯130盏,极大提高了村民晚间出行的安全度也是福德山村路段的点缀,正好与道路两侧的种植的花木相得益彰。“以往没有路灯时进村的路非常危险,这条路拐点较多很容易出事,现在装上了路灯,晚间出行安全多了”今年加入环境整治协会的村民余美华这样评价到。陈支书还每周定期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根据协会成员调查的环境结果进行评比公示,使群众自发的维护村里的环境。
招贤纳士创事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上任伊始,陈孟清就决心要将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只有让村民富裕起来了,让村里得到发展了,我们的工作做的就有底气了!”陈支书在邀请乡贤一起商讨发展村里产业是说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福德山村位于陬市镇西北部,山林面积5000余亩,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风景优美,很适合发展旅游产业。2021年陈孟清邀请本村的致富能手宋众科和钟平,一起商讨出资在福德山村打造旅游产业的事情,于是六棵松、福德山庄等一批旅游休闲一体的产业应运而生,如今每逢节假日吸引大批的旅客前来驻足游览。
但这些仅仅能为村民提供一些就业岗位,要想真正让大部分村民获益,切实增加他们的收入,还得需要集体产业的加持。于是陈支书联系朋友创办公司承包福德山村土地500余亩种植医食两用的经济作物卜福娜。2021年卜福娜已挂果21000公斤,预计收益80余万元。陈支书计划获益后再进行宣传普及,将风险降到最低。
在发展经济产业的同时,陈支书也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福德山村的福德文化邀请桃源县知名专家来村委进行调研宣传,并组织村委干部进行学习。2021年投资30余万元对本村的闲置广场—文成广场进行了修缮,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生活休闲的文化娱乐场所,并计划将文城广场作为福德文化的推广试行点。
如今的福德山村一条条道路从无到有,一盏盏路灯破土而出,一件件实事汇聚人心,乡村振兴紧紧的扣住每一名福德山人的心弦。陈支书由一名退役军人经过20余年的商海历练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也将由一名军人的素养和视野,去实践乡村振兴成为一名成功的支书,为乡村振兴注入军人力量。
(编辑:官必珍)
(审核:谭琳琳)
(签发:王帮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