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专题专栏>当前专题>桃源县教育评价改革>详细内容

神奇的“指挥棒”——桃源县改革中考招生模式力促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桃源县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2-08-15 16:30 【字体:

一、改革背景

桃源县共有在校学生9万余人,是个典型的教育大县。县内唯一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桃源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桃一中),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高考屡创辉煌,是全县乃至周边地区学子为之向往的学府。前些年,该校在择优录取时坚持城乡一把尺子,许多资质聪慧但尚未深度挖掘的农村孩子与该校失之交臂,少数偏远的乡镇中学甚至出现“剃光头”现象。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优质师生资源日趋向县城中小学集中,城区学位扩容面临空前压力;农村学生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得不承载校外灌输补习带来的多重负担,譬如租房陪读、校外辅导等等。长此以往,基础教育的城乡壁垒将越来越大,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不公平问题。为有效破解城乡教育不均衡这一难题,该县以改革桃一中招生模式为突破口,统筹兼顾,精准施策,靶向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措施

1.实施指标分配。按照“一校一线”的招生模式,变“一把尺子量长短”的分数录取为指标分配。每年招生计划下达后,按综合分配占计划的80%以上,奖优激励占计划的5%确定指标分配数。综合分配采取九年级学生基数分占20%,中考校平均分占80%进行计算分配,突出平均分权值。具体计算公式为:学生人数指标(占20%)=综合分配人数×20%×各校毕业参考人数÷全县毕业参考学生总数;学业水平指标(占80%)=综合分配人数×80%×校人数比率×[1+(学校人均总分-全县人均总分)÷全县人均总分差],学生人数核定按照(七年级9月注籍人数+正常增加人数-正常减少人数)×97%的公式计算。学校要想分配更多指标,只有不断提高巩固率,把学生留住,努力扶优补差,推动全员共同进步。同时,该县还将除桃一中外的5所高中按东、西、南、北、中、城区划片,采取计划到校、择优录取的方式,允许这5所高中在规定的片区内与学生家长签订相关协议,桃一中不再录取这些签约生,确保了所有普高均能招收到优质生源。

2.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让招生政策既能引导各生源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不因综合分配指标过死而降低竞争机制,我们采取了正负两方面激励措施:一是奖优激励,即按计划5%来划线录取,此项指标主要针对中考质量较好的学校,学生除综合分配的指标外,还可以凭分数抢指标上桃一中。二是末位淘汰。对自主招生初录生、综合分配到校指标生,中考成绩在全县后3%的,收回指标,纳入奖优激励(划线招生)批次中录取。校平均分每低于县平均分20分收回1个综合分配指标,用于对薄弱学校倾斜,若收回指标后,某校没有1个指标生,则照顾1名该校最高分。

3.坚持公平公正。按照“招生计划不允许突破1个,学籍挂靠不允许出现1例”的原则,综合指标分配到校后,学生凭中考成绩(含艺术20分),体育成绩(50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及信息技术考核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综合实践考查等级在各个初中学校内部按综合排名顺序入选,各校分配指标在教育局网站上公布,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同时,为了防止“异地借考”情况出现,该县规定县内九年级学生禁止学籍异动,进一步提升了中考公平性。从2014年至今,桃一中招生均一天内完成,不补录、不特招、不择校,招生结果受到全县人民一致肯定。

三、改革成效

一是歧视学困生的现象基本杜绝。以校平均分和注册人数为指标分配基准,让学校变“补优生”为“补差生”,变只招收优秀学生为全面提升巩固率,目前我县初中年巩固率均在99%以上,高中生源质量提升直接带动高考成绩突破,近几年我县高考成绩列全市前茅。二是“城镇挤”“乡村空”的现象有效改善。招生方式的改变引导了观念的改变,现在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知道,想升入桃一中,不一定要在城区学校就读,如2020年中考,县城内文昌中学进桃一中的最低分为777分,乡镇中学进桃一中的最低分为726分,就近入学、到升学压力相对较小的乡镇入学逐步成为常态,好学校大班额无法控制,差学校门可罗雀的现象有效改善。三是学生素质明显提升。将艺术、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同时,加强综合实践课,劳技教育,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的考查工作,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四、有关反响

通过用好高中招生模式改革这个指挥棒,桃源县彻底改变了将中、小学校分为三六九等的惯性思维,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学校办学行为更加规范,有效推动了全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2017年,该县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专家们给予高度评价,获优秀等次,有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省教育厅以决定(湘教发〔2019〕13号)形式推广桃一中办学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