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专题专栏>当前专题>桃源县教育评价改革>详细内容

中共桃源县教育局党组关于2022年度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总结的报告

来源:中共桃源县教育局党组 发布时间:2023-01-28 10:25 【字体: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调度部署、宣传培训等工作情况

教育评价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县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3次专题会议,引领我县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县教育局成立了由教育工委副书记、局党组书记、局长易际兵任组长,各股室站办负责人任成员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股室职责对相关工作进行分工,确保岗岗有人、岗岗有责、问责问效,全面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到位;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明确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组织全县校长、骨干学习《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深入教育一线调研和为师生上思政课等制度,开展“书记进课堂”活动,县委书记庞波走进桃源一中课堂,成为一中学子“思政”引路人。

(二)对接落实《常德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情况

结合桃源实际制定出台了《桃源县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责任清单》,明确改革目标,及时总结推广我县各地、各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收集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并向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推送。

(三)“十不得、一严禁”等负面清单事项清理规范情况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县教育局及下属学校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并进行文件清理行动。县教育局共清理文件14项,各学校清理文件46项,基本完成文件清理工作。严格按照《负面清单》中规定的“十不得一严禁”自查自纠,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县教育局目前已将涉及违反“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的文件废止,修改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废除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

(四)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完成情况

一是完善考核细则。在2021年出台的《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估考核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核细则,修订完善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评估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并以县教育督导委员会名义下发。考核细则从履行教育工作职责、保障教育发展水平、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奖励加分等四个方面,制定了17项考核要点,形成了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科学严密的考核评价体系。二是严格实施考核。12月份,按照考核方案规定的程序,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了严格考核。考核按照自查自评、重点抽查、情况反馈、确定等次四个程序进行,分三类确定等次:总分95分以上(含95分)的为优秀,总分85分以上(含85分)95分以下的为良好,总分70以上(含70分)85分以下的为合格,总分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五)重点改革任务推进情况

1.针对学校改革推进情况。一是整章建制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小学质量评价方案”,制定了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校、幼儿园质量评价实施办法。不断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破除“五唯”顽疾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办学行为规范力度,提高德育、劳动、体育、艺术等方面的评价比重,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值评价和结果评价,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真正实现“五育并举”。继续深入推进《桃源县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入推广学习桃源一中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实施方案》,制定第二轮学习安排计划,让桃源一中办学经验在全县学校生根开花。二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县各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课设节,开齐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课程,开展丰富多彩艺术活动。县教育局建立“中小学校负面清单”和“校长实绩台账”,树立“立德树人”“五育共举”的教育理念,打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管理办法,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及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三是改革招生制度。县教育局实行了“阳光平台”招生,利用全市统一义务教育招生平台,“网上报名、平台录取”,确保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入学,做到应入尽入。继续推进“等级入围、指标到校、分校划线、分数定人”的中考招生改革办法,将桃源一中招生计划的90%、桃源二中、九中招生计划的50%作为指标生分配到乡镇初中学校,同时将市级示范高中招生指标也分配到了初中毕业学校,带动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招生平稳有序,顺利完成招生计划,群众满意度高,实现了零投诉。

2.针对教师改革推进情况。一是严把教师进口关。完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每年培养约300名公费定向师范生,2022年落实95名公费定向师范生分配;加大公开招聘教师力度,取消特岗教师招聘,2022年社会公开招聘270名教师。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质量,形成师资队伍补充长效机制。二是改革教师评价机制。从片面强调教师教学质量的单一评价到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操守、敬业精神、专业成长、教育质量、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价。三是落实教师减负工作。坚决杜绝强制摊派无关事务,切实减轻“双减”背景下的教师负担,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四是完善教师奖惩办法。不断推进绩效改革。教师绩效工资的30%根据教师考评结果为依据,每学期发放一次。学校年终绩效奖励工资以学校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为依据,按人均1.05、1.0、0.95三个等次核发绩效工资到单位。学校年终绩效奖励的校级统筹也在推进之中,将提取教师年终绩效奖励总量的10%—20%作为校级绩效工资统筹经费,激励优秀学校与优秀教师;组织多次教师表彰活动,如全县教育质量分析大会、教师节表彰、教师奖励大会等,激发教师干事热情。

3.针对学生改革推进情况。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剪市镇中学“沅水童声”朗读团亮相央视17套“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在常德市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中共桃源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获得优秀组织奖,改革案例“创建‘德育银行’创新德育评价”与“改革创新中考招生模式助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均获得一等奖;积极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收看《我是接班人》网络德育大课堂节目,开展“国旗下讲话”“新时代好少年”“道德讲堂”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二是提升智育能力。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科学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强化体育评价。建立体制监测机制,督促各学校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记录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将体育、艺术等科目纳入统一考试,考试成绩记入中考总成绩。四是增强美育熏陶。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校园”“书香校园”“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三独比赛”等活动,以美育人。五是加强劳动教育。明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探索性开设劳动课程,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渗透到学科教学与劳动实践中,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了差异化课程设置,漳江小学设有烹饪课、陬市镇第二完小设有手工课、茶庵铺第七中学设有采茶课、桃源特殊教育学校设有家务课、郑家驿镇寺坪中学进行割稻比赛...各色各样的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唯分数论”观念难破解。教育评价中“唯分数论”等问题成为“顽瘴痼疾”,尤其是很多家长仍然抱有根深蒂固的落后理念,把分数当成评价学习者的唯一标准,把升学率当成评价学校教育的质量证明,将一心读书、考出高分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也作为“好孩子”的榜样,如此意识下给培养“高分数学生”装上加压阀。

2.教师评价观念转变困难。教师评价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在重教学成绩的片面评价标准的长期影响下,许多社会民众与学校教师在教师评价时仍“唯教学成绩论”,不利于教师评价改革的深入;基层教师负担仍重。虽说减轻教师负担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迎检、落实政策的工作常常摊派给学校,不必要的非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又强加给教师,使得基层教师负担仍重,给教师“减负”任重道远。

3.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不同机构、不同群体的责任和利益,全面贯穿教、育、考、招、用各个环节。但我们工作中存在部门间的权利、责任不明确的问题,缺少共同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合力。社会评价是重要环节,如果整个社会评价没有同步改革和调整,教育评价改革必然事倍功半,甚至被束之高阁。社会评价如果没有配套改革,教育也必然被挟持,难以完成教育评价改革的使命与目的。

4.缺乏配套实施细则。当前,教育评价主体众多,各评价主体开发的教育评价项目数量纷繁复杂,彼此之间又缺少价值方向上的一致性和具体评价工作中的协调性,归根结底是我国的教育评价改革还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如教育评价的政策规定还不够明确具体,谁能评价,谁不能评价,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各有什么责任、权利、义务等还不够清晰;各级各类教育标准建设缺乏前后衔接的、彼此贯通的教育标准体系等。

三、2023年工作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落实县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深入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和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和需求,加快推动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2.强化责任担当。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发展观、质量观和政绩观,切实担负起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领导责任,围绕评价“评什么”“怎么评”“怎么用”“怎么改”“怎么落实”的问题展开工作。秉承五育并举理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细化主体责任。将省市各级评价改革的相关会议精神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制定清单确保责任明晰并按照相关部署安排和上级工作要求,紧盯责任分工、任务落实,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人,织密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责任网。三是强化工作监督。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予以督促纠正,依规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进一步促进监督体系完善,增强监督意识,层层压实监督责任,有力保证了学校综合改革和内涵式发展稳步前行。

3.突出重点工作。一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引导。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总结教育评价改革成功经验和塑造典型案例,如德育银行、“沅水童声”等正面案例,宣传、推广至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唯分数、唯名校”的价值观念,合理引导社会心理预期,增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社会共识。二是家校方面的观念破解。完善并强化德育、美育、体育方面的评价,在德育上,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体育评价,引导学生注重体育锻炼;改进美育评价,将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从家长的要求,逐步转变为学业要求……通过评价的改变,引发教师、家长至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的转向,形成有顺序、分步骤地治疗教育评价中的“唯分数论”“唯名校论”等“顽瘴痼疾”的评价策略。三是部门携手形成合力。携手贯穿教、育、考、招、用各个环节等涉及评价改革的部门共同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明确部门间的权利、责任共同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合力。单位内部从评价方式、内容、结果运用等内部制度进行设计;外部环境主要从改革联动、绩效评估、后勤保障等方面部署任务。通过内外协同联动,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