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专题专栏>历史专题>庆祝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本地资讯>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3/1/28 11:40:52

非凡十年,桃源的十种味道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10-24 11:17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4日讯(通讯员 郭婧2012年—2022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位于湖南省沅水之侧的桃源,十年发展,花开味浓。

党的十八大以来,桃源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从交通闭塞到四通八达,从发展单一到全面绽放,十年奋进不止,十年辉煌不断。厚积薄发,坚持不懈,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

街头巷尾,炊烟袅袅。桃源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舌尖到心间。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不同味道的独特标识记录下桃源的非凡十年。

明末清初,桃源陬市镇的管子糖声名远播。由大米、桂花、谷芽或麦芽糅合而成的香甜,远销国外,是许多桃源人记忆中的儿时美味。

正是这份对甜的依恋,养活了镇里10余家个体户,也孕育了土生土长的食品加工企业——佳奇公司。前些年,由于客户口味转变,佳奇也曾遭遇低谷,但在桃源县委县政府的呵护下,公司及时完成减糖转型,重新占领甜味市场。

产品的糖减了,企业心里的甜却在增多。

2012年,桃源刚刚建成省级工业集中区,一铝独大,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十年间,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硬件设施,初步形成了漳江片区“四纵七横”、陬市片区“四纵三横”的路网格局,并建成标准厂房近百万平方米,入驻率达到90%以上。完善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让产业新城初见雏形,升级后的桃源高新区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园区。

甜的不仅是设施,更是服务。十年间,桃源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立县委书记餐叙、函告督办、全程代办服务等七大制度,为企业、为员工提供“母亲式呵护”“一站式办理”,共计吸引一百余家企业回桃办厂。十年倾心服务,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安心发展,规模企业由24家增加至123家,打造出迪文科技、飞沃科技等众多镇园之宝。飞沃科技还于今年获得全市第一个省长质量奖。

2021年桃源高新区产值已达260亿元,企业入库税金5.1亿元,园区综合排名始终稳居全市前列。

桃源富硒资源丰富,富硒生葛根功效大但入口苦。而在老一辈心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生活,比生葛根更苦。

到如今,问起种田的滋味,80后的大学生新农人彭晋京依旧说苦。他说每天傍晚,已流转出土地的百姓已在田边散步看夕阳,自己却还在收割机上满身臭汗收晚稻。

好像说的是种田的苦,其实说的是丰收的乐。

从保产迈向稳增,从传统跃升现代,农业大县桃源以苦在前甘在后的拼搏精神,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财政紧张情况下,2022年依旧拿出4000万元专项资金发展粮食生产,并累计投入1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74.53万亩。

想种田的有地可种,不愿种田有处可转,全县地力水平大面积提升。2012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各级土地整理项目199个,项目建设总规模270954.66亩,新增耕地30165.93亩。自2019年起,桃源粮食面积产量连续三年摘得全省“双第一”桂冠,2020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

历史沉淀多年再创辉煌的还有桃源的茶。桃源县大力开展“六大强农”行动,致力于茶叶品牌发展,“桃源大叶茶”获评“湖南茶叶十大公共品牌”荣誉称号;“桃源红茶”获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湖南十大名茶”等称号。

此外,桃源还达成“二品一标”有效期内认证产品89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84个,有机农产品1个。

牛车河镇的90后女孩付宏艳擅长做土家腌菜。辣椒、野葱、糯米等各种食材经过15天至两个月不同时间的腌制,得出别样下饭的酸味。

原本只是自己吃饭时的作味,如今却成了来往游客的心尖菜,一年总要卖出200余坛。

远在大山深处的家乡能常年游客不断,自己的腌菜得到很多人喜欢,付宏艳以前想都不敢想。但她更没料到这一切新奇的起源,是现代化的高铁建在了家门口,交通的便捷让邻县朋友都透出过像腌菜酸味一样的羡慕劲。

2019年12月26日,黔张常铁路正式运营,过境桃源85.7公里,除县城外,还在偏远乡镇牛车河设置一个站点。此外,全县道路也不断延伸。公路总里程已达7694.2公里,公路桥梁569座……

依傍着悠悠沅水,交通水运也不断提质。桃源完成了沅水干流千吨级航道整治,建成陬市千吨级码头,并积极推进沅水桃源枢纽二线船闸项目前期工作,致力于打造桃源沅水黄金水道,促进交通运输综合发展。

高速路建设加快,干线网日趋完善,农村路日新月异。交通的高速发展,不断拉近着远山与城市的距离,也将牛车河的腌菜、双溪口的猕猴桃、热市的脆梨……通过发达的交通网送去更远的地方,让远方的客人在桃源的酸味里,生津止渴、健胃消脾。

十月,枫林花海的醉蝶花风中摇曳,吸引众人驻足观看。而来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的游客赏花后必要品尝的,是一桌辣味十足的牛全席。

“牛全席”取牛身不同的部位,有牛股肉、牛腩、牛排、牛蹄筋、牛舌、牛心、牛百叶等十余种,炸、焖、蒸、炖,烹饪方式花样多重,但辣味却一以贯之,酣畅淋漓。

桃源的辣味酣爽,还在好客的全域旅游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桃源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春赏百花、夏拥清凉、秋乐采摘、冬浴温泉”的四季旅游环线,形成了中部沅江风光带、东部民俗风情、南部田园茶乡、西部生态山水、北部山地康养的旅游发展新态势。

以栖凤山田园小镇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热市为代表的温泉疗养小镇,茶庵铺为代表的茶旅小镇,枫树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小镇,牛车河为代表的高铁边陲小镇,还有“小桂林”夷望溪、“天然氧吧”乌云界、“祈福圣地”星德山、“奇山秀水”黄石湖,让人眼花缭乱。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旅游人数达2962.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3.91亿元。

而桃源刺绣、桃源木雕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九溪镇等一批地域文化现象,正不断提升着桃源文化旅游综合软实力。

清末时期,桃源双溪口水运发达,四方辐辏,是热闹非凡的物资集散地,贸易市场尤以牛羊为多。此后,双溪口羊肉成了当地一绝。

鲜美的羊肉暖中补虚,养胆明目,带起了当地12家羊肉馆和15条羊肉相关产业链。幸福岗村的沙忠民,就凭借养羊,成功脱贫。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桃源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聚力增收增效、稳定脱贫,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14年,桃源建档立卡贫困户31465户,贫困人口77453人,2020年底已全部脱贫。

产业精准扶贫是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真正让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实现高质量脱贫,桃源县坚持“四个不摘”原则,持续加力推进产业项目帮扶。

因地制宜选择在产业扶贫工作上带贫效益较好的产业项目,择优选择有实力、讲信用、资产负债率低、生产经营效益稳定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政府加大扶持,仅2022年就已实施产业帮扶项目93个。

郑家驿镇跃宇竹业累计为脱贫户进行产业分红26.4万元,泥窝潭乡古岩堉村140亩罗汉果和黄石镇黄安村102亩黄桃解决了周边农户就业问题,观音寺镇600余亩皇菊让292户847人脱贫致富……

桃源的鲜是饭碗里的肉味,是枝头上的果味,也是老百姓口袋里的“丰”味。

桃源农家过年待客,桌上除了时令小菜,半桌都是腊猪肉、腊鸡、腊牛肉等腊菜。农历腊月提前腌制,经风干或熏干的咸味肉食,别有一番风味。

浔阳街道的陈建忠经营着一家农场,同时也应季生产着十余种腊味,今年春节,自家腊味还摆上了第五届中国硒乡(湖南•桃源)富硒功能农产品博览会暨第二届年货节的柜台,颇受老百姓欢迎。

产品如何销得更广,十年来,桃源不断结合市场摸索发展道路。不仅打造了五大专业化商圈,多次举办年货节、乡村旅游节等线下活动,还结合电商发展势头,连续举办了三届电商节,组织直播带货等活动10余场次。

2021年,全县实现电商零售额6.6亿,同比增速13%,农村电子商务零售额3.993亿元,同比增速73.6%。同时,位于高新区科创大厦面积3500平方米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还将成为电商创业孵化新地标。

物流发展也为农产品出圈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年间,桃源城乡流通以县邮政公司现有平台为依托,整合了“供销e家”“益农信息社”、邮乐购等385个站点,全面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仅2021年,桃源完成进出口总额30655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64亿元。

诱人的咸香,已走得更远。

桃源是全国茶叶百强县,其中桃源红茶叶片硕大、叶质柔软、叶色硕壮。红色的茶水,特色明显,回甘悠长。

在茶乡茶庵铺镇,8万亩茶园生机盎然。杯盏中红茶甘爽,而天蓝气清、水清河绿的小镇意境,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十年来,桃源以水、气、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的75.2%,提升到2021年的96.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8,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排名第一。同时加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好河湖画卷已徐徐展开。

桃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成果丰硕,绿色发展风生水起。市交办的421项任务,全部完成并销号,并连续3年获得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优秀单位。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大批美丽乡村也脱颖而出。

架桥栖凤山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片,茶庵铺镇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马路村、松阳坪村等村落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三红村、毛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维回新村、殷家桥村等5个村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洞湾村、赛阳村等6个村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2015年,桃源县成功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桃源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如今桃源已是青山拥碧水,繁星入清梦,甘味更醇浓。

“剪市的豆腐像城墙”,这是流传已久关于剪市豆腐的童谣。它四四方方,入口嫩滑,自明朝起就声名鹊起,今年更是随着剪市镇中学沅水童声朗诵团的视线,被《光明日报》记载进孩子们的寒假生活。

这群乡村学校的朴素孩子,今年还站上了中央一台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舞台,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如豆腐一样,稚嫩却坚定的声音。

做豆腐,从黄豆到成品,近十来个步骤,步步马虎不得;育孩子,从幼小到成年,十余年教育,不容丝毫轻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桃源县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累计投入超17.14亿元改造薄弱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投入资金3.7亿元,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65所,新增乡镇中心幼儿园29所。标准规范的幼儿园增长至61家,较十年前增长92%。

桃源重城乡均衡,重素质教育。文昌中学、教仁学校等7所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桃源九中等3所学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称号。

留守的孩子不再内向、孤僻,沅水童声孩子的素质拓展,更让人看到了桃源“一校一品”的无限可能。

桃源一中“情感食堂”、桃源八中“梅花精神”、职业中专“德育银行”等一批德育成果,更是形成了成了闻名省内外的“桃源教育现象”。

“擂茶三碗脱衣裳,生津止渴喷喷香。满桌皆是农家味,价不高昂情意长。”

由茶叶、生姜、大米、芝麻等混合擂制而成的粉末经开水冲泡,搭配满桌多至百余种的农家“压桌菜”,桃源擂茶不仅是本地人聚会的常选,也是接待外地朋友的必选。

而琳琅满目的食品选择,热气腾腾的擂茶香味,与民生项目全面提升、群众救助工作热情,如出一辙。

十年来,桃源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普惠政策涉及更广;供水工程全面改造,受益群众达88.3万人。逐渐完善的救助体系,更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认定精准、主动发现和补差救助。为全县所有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了护理保险,70%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实现了集中供养。

针对老龄化社会现象,桃源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县有养老机构33家。

面对特殊群体,桃源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了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成儿童之家413家。全县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251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348人。

近年来,13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完成落户安置,217人通过寻亲救助回归家庭。擂茶满屋香,桃城一家亲。

“桃源的酒,陬溪的糖,河洑的饺条一扌扉长”,是桃源古时流传的方言民谣,其中桃源酒自北魏时期就有记载。

酒是辛辣的,却因选用稻米、高粱、玉米等粮食的不同,酿出米酒、谷酒、高粱酒、玉米酒,带出不同的滋味。有人曾评价,桃源酒好,因其粮食水源的选择、酿造过程的把控均一丝不苟。

用于酿酒的粮食要求颗粒均匀饱满无虫蛀、无污染、无霉变,基层用人亦是如此。十年来,桃源县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理念,切实把党性强、品德好、敢担当、善作为、成绩优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坚决抵制带病提拔,不断推进干部队伍向“高标准、高素质、高能力”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从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民生保障工作一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疫情防控一线等提拔重用干部1113人次。

配比合理,巧妙搭档,蒸馏到位,精心提纯。十年来,桃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干部管理各项要求,不断强化干部日常监督。在人才引进上强化源头活水,在人才培育上注重提升内功,在人才要求上依规严肃管理,在搭建平台上确保用心用情。

十年来,共有547名党员和232个基层党组织得到中央、省、市、县表彰。还有更多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桃源高质量发展发挥光热,让基层“美酒”飘香四溢。

舌尖的温暖,日渐充盈着桃源人生活的不同切面。全情的奋斗,必将迎来更为暖心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